挑戰自我 以公共藝術回饋社會
更新日期:2008/01/27 04:39 吳垠慧
黃銘哲,一九四八年生,他的繪畫很早就為台灣的藝術市場所認同,不過,黃銘哲顯然並不滿足,一九九六年,他嘗試發展立體作品,從繪畫汲取元素,轉化成金屬材質、表面烤漆的立體之作,爾後參加多項公共藝術的競標,敦化北路與民生東路上的《飛越東區》,是黃銘哲第一座公共藝術作品,此外,台鐵板橋新站《慾望在飛行》、台北市辛亥路和新生南路口「公務人力發展中心」前《互動》等,都是黃銘哲挑戰自我極限的大型公共藝術。
「當時有股強烈的需求,想發展成立體」,未曾做過立體作品的黃銘哲,在摸索的過程裡吃足了苦頭,他表示「平面創作,藝術家只要自己就能搞定;但是立體作品就需要面對一群師傅」。
黃銘哲為了發展立體作品,先把北投工作室搞成像工廠,結果被鄰居抗議,輾轉遷移到現在五股的大廠房,「從只有一把小鐵鎚,到現在整間都是重型機械」。
黃銘哲認為,城市醞釀藝術家的生成,因此,他希望以公共藝術來回饋社會,但幾年的經驗下來,公共藝術卻成了他的惡夢,直呼以後不敢再接公共藝術,「藝術家有熱情,想送給城市禮物,但是和官方單位往來的過程,藝術家成了被折磨的對象」。
Sunday, January 27, 2008
回饋社會
張貼者:
Annie's Wardrobe
位於
9:04 PM
標籤:
news+notes
Subscribe to:
Post Comments (Atom)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